진시황의 역산각석(峄山刻石)

2018. 4. 30. 13:21工夫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途巡视各地。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

时,登高远望,**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

”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即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所刻。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

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一说为北周武帝所为)。

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郑文宝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拓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

現存西安碑林。

 

[全文]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既獻泰成,乃降專惠,寴?遠方。登于繹山,羣臣從者,咸思攸長。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争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

自泰古始,世無萬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

兵不復起,?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羣臣誦畧,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爲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

如後嗣爲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

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制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