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詩詞對聯(輯錄)

2017. 8. 3. 16:12

品茶之道(代序)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的氣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塵
  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一邊本來就幹凈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一塵不染。

  第三道:玉壺養太和
  綠茶屬於芽茶類,因為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一會兒,使水溫降至80℃左右。

   第四道:清宮迎佳人
  蘇東坡有詩雲:“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潤蓮心
  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註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

  第六道:鳳凰三點頭
  沖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

  第七道:碧玉沈清江
  沖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沈入杯底,我們稱之為“碧玉沈清江” 。

  第八道:觀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場捧著一個白玉凈瓶,凈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我們稱之為“觀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們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槍
  這道程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蕩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尖尖的葉芽如槍,展開的葉片如旗。
  一芽一葉的稱為旗槍,一芽兩葉的稱為“雀舌”。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凈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好像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春波展旗槍”之後,要聞一聞茶香。綠茶與花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須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的氣息,以及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艷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巖韻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

  第十二道:自斟樂無窮

  品茶有三樂

        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
        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
        三曰:眾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眾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道德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
  在品了頭道茶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品茶詩詞對聯

 

歐陽修的《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高啟《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巫禎來詠茶詩詞選

茶頌
人謂百花好,我稱茶獨王。
一杯清肺腑,入夢亦留香。

茶珍
年年歲歲品茶新,歲歲年年會故人。
好友好茶相悅處,好詩好意獨自珍。

茶與書
書齋是我家,家裏備茗茶。
茶味溶書味,好香不用誇。

對飲
好酒須同酌,奇思在獨行。
佳茗宜對飲,情景映杯生。

賞梅品茶
一樹老梅三兩枝,四花五瓣開卻遲。
六壺七盞八方友,九裏茶香十首詩。

飲茶
四十笑稱翁,飲茶沐晚風。
翻書匆過眼,滋味入心中。

新法品茶
都市無山水,肆中購礦泉。
電壺騰霧氣,俗市暫稱仙。

題牡丹茶壺圖
富貴花前泡苦茶,人生樂處莫常誇。
酸甜辛辣都嘗遍,何事不能做到家。
 
乃識雙井絕品

        茶始於歐陽永叔席,乃識雙井絕品茶。次逢江東許子春,又出鷹爪與露芽。鷹爪斷之中有光,蹍成雪色浮乳花。晏公風流丞相族,以此五色論等差。遠走犀兵至蓬巷,青蒻出篋封題加。紋柘冰瓷作精具,靈味一啜驅昏邪。神還氣王讀高詠,六十五篇金出沙。已從鍛鏈出至寶,終老不變傳幽遐。(自惟平昔所得者,何異瓦礫出自:《晏成續太祝遺雙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詩六十篇》 年代:宋   作者: 梅堯臣)

情閑好品茶

       情閑好品茶,性淡能辨水。江左幾泓泉,勺勺定媸美。浙右園焙栽,種種別妙理。七寶白雲淳,石井劍池泚。敻乎惠麓流,名下無虛士。金沙與於潛,實難為娣姒。顧陽針芒如,他山麥顆比。斫射聯吉祥,碧葉光薿薿。唐貢接真珠,綠叢秀蕊蕊。串膏浪有名,生膏久亡矣。當時境會亭,今也生荊杞。(對景訪遺蹤,險峻出自:《茅山中人皆不飲泉水悉下汲於註壑又不善蓄佳》 年代:明   作者: 朱凱)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品茶詩詞---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小茶館茶葉對聯:

  “山茶山鈴山鄉情;川菜川音川妹子”

  “長面短面熱面冷面,誠心是臉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良心在裏面”。

 

《一字至七字詩.茶》片片落葉情---唐.元稹

        茶

        茶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面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蘇東坡茶葉對聯故事        蘇東坡遊莫幹山時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陽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後,主持和尚發現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敘談。入室後,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毫,頃刻書就: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念奴嬌 品茶  作者: 陳子晉

        謙謙君子,與峨眉粉黛,招危樓坐。細品詳評茗等次,引據考根不惰。碧水盈盈,粼波澈澈,一盞從腸過。沁肝浸肺,襲人香氣揚播。

  多少行家裏手,茶經滿腹,贊碧螺春朵。雀舌不甘寂莫,位列該排一夥,泉水淙淙,中流奔浪,誰識姻緣果。煎烹宜度,也有丁點文學。

鳳凰臺上憶吹簫 采茶  作者: 陳子晉

       和雨溫風,啟春嬌眼,逐鋪盈嶺青裝。看蟄龍騰宇,萬木爭芳。桃李花苞競放,山紅映,啼血濡裳。

  忙忙,荷藍背簍,觀少女成群,捷步山岡。十指尖尖掐,投入籮筐,一路歌聲笑語,滿載嫩芽喜還莊。知多少,鰲頭奪冠,面抹春光。

添字醜奴兒 茶癖     作者: 陳子晉

        濃茶斟滿添豪興,眉宇飛揚。眉宇飛揚,說古談今天慨地而慷。

  輕肪薄脂杯嫌少,腹大休惶。腹大休惶,明月清風伴我好還莊。

 

品茶詩詞樓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歷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地。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湧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後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範仲淹的《鬥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後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於茍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遊和楊萬裏的詠茶詩。陸遊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楊萬裏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為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啟的《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采得誰最多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樓詩中描寫了茶農把茶葉供官後,其余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後來都因賦詩而慘遭迫害,高啟腰斬於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後人傳誦的是《觀采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至於現代,詠茶詩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贊高橋銀峰茶》,陳毅的《梅家塢即興》,以及趙樸初、啟功、愛新覺羅·溥傑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讀的好茶詩。

  中國的茶詩、茶詞,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十分廣泛,如寫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龍鳳茶》、範仲淹的《鳩坑茶》、梅堯臣的《七寶茶》、文同的《謝人寄蒙頂茶》、蘇軾的《月兔茶》、蘇轍的《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於若瀛的《龍井茶》等等。寫名泉的有陸龜蒙的《謝山泉》、蘇軾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詩》、朱熹的《康王谷水簾》等等。寫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陸龜蒙分別作的《茶籯》、《茶竈》、《茶焙》、《茶鼎》以及《茶甌》等等,寫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皮日休的《煮茶》、蘇東坡的《汲江煎茶》、陸遊的《雪後煎茶》等,寫品茶的有錢起的《與趙莒茶宴》、白居易的《晚春閑居,楊工部寄詩、楊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長句答之》、劉禹錫的《嘗茶》、陸遊的《啜茶示兒輩》等。寫制茶的有顧況的《焙茶塢》、陸龜蒙的《茶舍》、蔡襄的《造茶》、梅堯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等等,寫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張日熙的《采茶歌》、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韋應物的《喜園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陸希聲的《茗坡》、朱熹的《茶阪》、曹廷棟的《種茶子歌》等等,在歷代詩人中,由於他們愛茶、飲茶,因而在茶詩、茶詞的內容上,寫得最多的莫過於頌茶和借茶抒懷。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中的句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詠》詩中,有“從來佳茗如佳什”,將茶比作美食;秦少遊在《茶》詩中,“若不愧杜蘅,清堪拚椒菊”,將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詞》中,“山僧問我將何比,欲道瓊漿卻畏嗔”,將茶比作瓊漿,都表達了對茶的贊頌。陸遊以同宗族的“茶神”陸羽自比,在《試茶》詩中稱道: “難從陸羽毀茶論,寧和陶潛止酒詩”。表示寧可舍酒取茶;沈遼在《德相惠新茶奉謝》詩中認為: “無魚乃尚可,非此意不厭”,則表示願意取茶舍魚,都充分反映了詩人對茶的偏愛。

  由於茶能益思,所以詩人飲茶成習,對此體會更深。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采制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余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盧仝描述的各種不同的飲茶感受,對提倡飲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唐以後,盧仝連同他的七碗茶詩一起,每每為後人所傳誦,盧仝亦從此被後人稱之為愛茶詩人。宋代範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梅堯臣的《嘗茶與公議》、蘇軾的《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元代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等詩中,都談到了對盧仝的推崇。

  樓自盧仝之後,還有許多詩人談了飲茶的體會,肯定了茶的作用,可謂是補盧仝之不足。繼盧仝之後,唐代詩人崔道融的《謝朱常侍寄貺蜀茶剡紙二首》:“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認為茶可醒酒,使人輕健。宋代蘇軾的《贈包安靜先生茶二首》: “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陸遊的《試茶》:“睡魔何止退三舍, 歡伯直知輸一籌”,都認為茶有“破睡之功”;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 “筠焙熟茶香,能醫病眼花”,認為茶可以治“眼花”。此外,歐陽修的《茶歌》、陸遊的《謝王彥光送茶》、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高鶚的《茶》等等,也都論及茶的功效。

 

  在我國數以千計的茶詩、茶詞中,各種詩詞體裁一應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還有不少在詩海中所見甚少的體裁,在茶詩中同樣可以找到。

  ⒈ 寓言詩采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想,發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話: “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 酒針鋒相對答曰: “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著談黃湯。”這裏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聽了茶與酒的對話,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註銀瓶。兩家且莫爭閑氣,無我調和總不成!”

  ⒉寶塔詩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寶塔詩是一種雜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後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一個字。元稹在他的寶塔茶詩自註中說: 一至七字詩,“以題為韻,同王起諸公送分司東郡作。”全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顯然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制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在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飲 。結尾時,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 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⒊回文詩回文詩中的字句回環往復,讀之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過茶詩幾十首,而用回文寫茶詩,也算是蘇氏的一絕。在題名為《記夢回文二首並敘》詩的敘中,蘇軾寫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余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雲。”從“敘”中可知蘇東坡真是一位茶迷,意連作夢也在飲茶,怪不得他自稱“愛茶人”,此事一直成為後人的趣談。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蘇軾用回文詩詠茶,這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

  ⒋聯句詩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為《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 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為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 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禦史秋風勁,尚書北鬥尊(崔萬)。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為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為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⒌唱和詩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 《茶舍》、 《茶竈》、《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忙裏偷閑品茶 吹皺綠波嫩芽 茶香茶藝茶味濃 春心春情春無漄

茶聯

       一杯香茶請君品嘗神清氣爽真逍遙;
       兩袖清風伴君而至茶味飄香夠品位。

 全國各地著名茶文化對聯集錦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期茗似佳人。(杭州湧金門藉香居茶室聯)

得與天下同其東,不可一日無此君。(杭州“茶人之家”聯)

龍團雀舌香自幽谷,鼎彜玉盞燦若煙霞。(杭州)

秀萃名潮,遊目瀕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杭州龍井)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杭州龍井)

座畔花香留客飲,壺中茶浪擬松濤。(杭州吳山茶室聯)

如此湖山歸得去,詩人不做做茶農。(西湖民間流行聯)

接洽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園。(西湖龍井茶室秀草堂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來交易所,所易交來人。(為可順讀倒讀之巧妙聯)(上海“天然居”茶樓聯)

紅透夕陽,好趁餘輝停馬足;茶烹活水,須從前路汲龍泉。(湖南衡冊望嶽門外紅茶亭聯)

試第二泉,且對明亭黯竇;攜小團月,分嘗山茗溪茶。(無錫惠山二泉亭)

禪榻常閑,看裊裊茶煙隨落花風去;遠帆無數,坐盈盈酒水從罨畫溪來。(宜興杜牧之水榭)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求兩餐,分清邪正;頭頭是道,誰賓誰主?吃一碗,各自西東。(廣州長三眼橋茶亭聯)

認春軒內一杯茶,春在堂皇前笑語嘩。(漸江德清“清在堂”茶室聯)

名茶之中是珍品,祁門紅茶是英豪。(國際市場贊祁門紅茶)

雪芽芳香孝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都勻毛尖贊聯)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武夷巖茶贊聯)

 


茶聯精選

在我國,凡是有以茶聯誼的場所,諸如茶館、茶樓、茶亭、茶座等的門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禮、茶藝表演的廳堂內,往往可以看到以茶為題材的楹聯、對聯和匾額,這既美化了環境,增強文化氣息,又促進了品茗情趣。

北京萬和樓茶社有一副對聯

  茶亦醉人何必酒;

  書能香我無須花。

上海一壺春茶樓的對聯則是

  最宜茶夢同圓,海上壺天容小隱;

  休得酒家借問,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幹隆年間,廣東梅縣葉新蓮曾為茶酒店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為人忙,為己忙,忙裏偷閑,吃杯茶去;

  謀食苦,謀衣苦,苦中取樂,拿壺酒來。

聯語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諧趣。

相傳,清代廣州著名茶樓陶陶居,“陶陶”兩字征聯,一人應征寫了一聯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

將東晉名人陶潛,陶侃嵌入聯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體。

重慶嘉陵江茶樓一聯,更是立意新穎,構思精巧

  樓外是五百裏嘉陵,非道子一筆畫不出;

  胸中有幾千年歷史,憑盧仝七碗茶引來。

上海天然居茶樓一聯,更是匠心獨具,順念倒念都成聯,為廣大客人所喜愛。聯雲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來交易所,所易交來人。

我國許多旅遊聖地,也常常以茶聯吸引遊客。如五嶽衡山望嶽門外有一茶聯

  紅透夕陽,如趁余輝停馬足;

  茶烹活水,須從前路汲龍泉。

清鄭燮題焦山自然庵的茶聯: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僅僅十四個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風光,使人吟一聯而覽焦山風光之感。

成都望江樓有一聯,為清代何紹基書寫,真把一個望江樓寫活了。聯雲

  花箋茗碗香千載,

  雲影波光活一樓。

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有一聯

  掃來竹葉烹茶葉,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頌這一副出自用對聯)贊美名茶,為名茶揚名更是別出心裁,不似廣告卻勝似廣告。

  水汲龍腦液,

  茶烹雀舌春。

這副出自明代童漢臣的茶聯,一直流傳至今。

  揚子江中水,

  蒙山頂上茶。

僅僅10個字,把品質優異的蒙山茶躍然紙上。

  欣賞一副副巧妙的茶聯,就象喝一杯龍井香茶那樣甘醇,耐人尋味,它使你生活中無形中多了幾分詩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實你的生活,使你增添無限的情趣。

  竹無俗韻,茗有奇香。

  人們常說竹解心虛,茶性清淡,竹被視為剛直謙恭的君子。同樣詩人們也說“茶有君子性”,茶總是和精行儉德之人相模擬。正因如此,茶竹結緣。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此聯為清代名士溥山所題。作者是畫家,也是詩人。此聯恰是一幅素描風景名畫,瀟瀟竹雨,陣陣松風,在這樣的環境中調琴煮茗,讀書賞月,的確是無邊風光的雅事。將此聯與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圖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涼風夏時雨,石上清泉竹裏茶。

  秋夜涼風,夏時陣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濤環繞,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竈,聽風聲水聲,始可與夏雨秋風相配。

  竹蔭遮幾琴易韻,茶煙透窗魂生香。

  園中置幾案,扶瑤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煙透窗,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動,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讓人頓生隔世之意。

  融通三教儒釋道,匯聚一壺色味香。

  這副對聯是當代書畫家王梓梧(中央統戰部贈送澳門回歸禮品畫《九九歸一圖》的作者)書贈丁以壽的,對聯中無“茶”字,但茶又無處不在,很好地表現了茶與儒釋道不解之緣。

  茶聯的出現,至遲應在宋代。但目前有記載的,而且數量又比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鄭燮為最。

清代的鄭燮能詩、善畫,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寫過許多茶聯,如下: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雷文古泉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

  山光撲面因潮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古今茶聯層出不窮,細讀品味,確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下列茶聯就是如此:

  松濤烹雪醒詩夢;竹院浮煙蕩俗塵。

  塵濾一時凈;清風兩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裏;

  經翻陸羽,歌記盧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閑平東坡詩。

  龍井泉多奇味;武夷茶發異香。

  喜報捷音一壺春暖;暢談國事兩腋生風。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龍團。

  雀舌未經三月雨;龍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結龍團。

  陸羽譜經盧仝解渴;武夷選品顧渚分香。

  素雅為佳松竹綠;幽淡最奇芝蘭香。

  幽借山巔雲霧質;香憑崖畔芝蘭魂。

  翠葉煙騰冰碗碧;綠芽光照玉甌青。

  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圓。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小天地,大場事,讓我一席;

  論英雄,談古今,喝它幾杯。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爾我;

  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從哪裏來,忙碌碌帶身塵土;

  到這廂去,閑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帶玉溪雲。

  花間渴想相如露;竹下閑參陸羽經。

  細品清香趣更清;屢嘗濃釅情愈濃。

  熏心只覺濃如酒;入口方知氣勝蘭。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

  玉盞霞生液;金甌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大碗茶廣交九洲賓客;老二分奉獻一片丹心。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求兩餐分清邪正;

  頭頭是道,誰賓誰主? 吃一碗各自東西。

  竹雨松風蕉葉影,茶煙琴韻讀書聲。

  為善讀書是安樂法,種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簾春影雲拖地,半夜茶聲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盡洗,松濤烹雪詩夢初靈。

  新安人傑地靈,傳古閣牌坊,一曲徽腔成絕響;

  黃山物華天寶,獻屯綠祁紅,三杯猴魁余雅興。

  聆妙曲,品佳茗,金盤盛甘露,縹緲人間仙境;

  觀古俗,賞絕藝,瑤琴奏流水,悠遊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

  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南南北北,總須歷此關頭,且望斷鐵門限,備夏水冬湯,應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上天下地;

 東東西西,那許瞞了腳跟,試豎起金剛拳,擊晨鐘暮鼓,喚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眾生,吃飯穿衣。

  山靜無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為客嘗。

  紅透夕陽,好趁余輝停馬足;

 

  茶烹活水,須從前路汲龍泉。

  世間重擔實難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長途不易走,梅花嶺上,何妨歇腳品斟茶。

  煮沸三江水;同飲五嶽茶。

  雖無揚子江中水;卻有蒙山頂上茶。

  揀茶為款同心友;築室因藏善本書。

  三楚遠來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嘗。

  天下幾人閑,問杯茗待誰,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來證三生!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兩個山人。

  來為利,去為名,百年歲月無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東有畈,八裏程途尚遠,勸君更盡一杯。

  鬥酒恣歡,方向騷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過客暫停車。

  隨手烹茗化白鶴;

  綠地垂柳釣青錢。

  蘭芽雀舌今之貴,鳳餅龍團古所珍。

  龍團雀舌香自幽谷,鼎彜玉盞燦若煙霞。

  看水滸想喝大碗酒,讀紅樓舉杯思品茶。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 求兩餐,分清邪正;

  頭頭是道,誰賓誰主? 吃一碗,各自西東。

  忙什麽,吃我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裏,聽他擺龍門陣再飲三盞。

  掃雪應憑陶學士,辨泉猶待陸仙人。

  攀桂天高億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勝看五千文字個中誰是謫仙才。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美酒千杯難成知已,清茶一盞也能醉人。

  茗外風清移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閑,且喝一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龍井雲霧毛尖瓜片碧螺春, 銀針毛峰猴魁甘露紫筍茶。

  剪取吳淞半江水,且盡盧仝七碗茶。

  四方來客,坐片刻無分你我;

  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禪榻常閑,看裊裊茶煙隨落花風去;

  遠帆無數,有盈盈軌水從罨畫溪來。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

  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揚落花風。茶聯還有一些小故事。

還有一副茶聯,出於抗戰時期重慶某茶館。聯文為

  空襲無常貴客茶資先付,

  官方有令國防秘密休談。

寥寥數語,平淡無奇,感傷時局,卻見真情,隱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蕩蕩民心,盡在言外。

  幾十年前,在西安蓮湖公園上出現一個“奇園茶社”,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園耶? 是園,是園非園!

  上下聯第一字把“奇園”二字分別嵌入,別至有味,然而當時人們只知是一副趣聯,卻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後來,報紙披露該茶社原是西安地下黨的一個秘密交通站,人們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園非園”奧秘。

  紹興駐蹕嶺茶亭曾掛過這樣一副對聯

    一掬甘泉好把清涼洗熱客,

    兩頭嶺路須將危險告行人。

  聯中措施辭含蓄,寓意深刻,既表達甘泉佳茗給路人帶來一絲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幾分艱險。

  茶聯發展到了今天,就層出新意,寓以新的內容。比如

    喜報捷音一壺春暖,

    暢談國事兩腋生風。

    春滿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飲,

    茶銷海外贏來蜚譽耀神州。

''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0) 2017.08.03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⑴  (0) 2017.08.03
茶聯欣賞(2)  (0) 2017.08.03
茶詩妙句  (0) 2017.08.03
中國古代茶詩選集(一)  (0) 2017.08.03